日前,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宣布,北京今年5月起,將開始實施新修訂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,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。據介紹,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率達到60%,建成4處垃圾處理設施,新增垃圾處理能力4500噸/天。而今年,北京市將因地制宜完善垃圾分類投放、收集、運輸體系,在全市90%的街道鄉鎮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。
根據去年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的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<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>的決定》顯示,北京將于2020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,不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,將會被罰款。另外,為方便公眾分類投放垃圾,避免產生概念混淆,修改后的《條例》進一步簡化了垃圾分類標準,將廚余垃圾、餐廚垃圾兩類整合為廚余垃圾一類,明確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四大基本品類。詳情如下:
1、廚余垃圾
指家庭中產生的菜幫菜葉、瓜果皮核、剩菜剩飯、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;從事餐飲經營活動的企業和機關、部隊、學校、企事業等單位集體食堂在食品加工、飲食服務、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、食品加工廢料和廢棄食用油脂;以及農貿市場、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、腐肉、肉碎骨、水產品、畜禽內臟等。其中,廢棄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動植物油脂和油水混合物。
2、有害垃圾
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,主要包括廢電池(鎘鎳電池、氧化汞電池、鉛蓄電池等),廢熒光燈管(日光燈管、節能燈等),廢溫度計,廢血壓計,廢藥品及其包裝物,廢油漆、溶劑及其包裝物,廢殺蟲劑、消毒劑及其包裝物,廢膠片及廢相紙等。
3、其他垃圾
指除廚余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,以及難以辨識類別的生活垃圾。
自去年以來,上海正式推行垃圾分類后,垃圾分類這股浪潮就一直未停歇,不斷蔓延到全國各個城市。其實早在2017年3月,國家發改委、住建部就已聯合發布《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》,并安排46個試點城市先行實施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。而2019年是全國垃圾分類全面啟動的關鍵節點。按照方案,2022年,各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,其他各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。
為什么國家要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呢?
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
2013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,2018年GDP達到90.0309萬億元,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德國實行垃圾分類時其人均GDP為3.06萬美元,日本和韓國分別為2.89和1.23萬美元,而2017年我國一線城市人均GDP近兩萬美元。目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,借鑒國外發展經驗,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,必然會推行垃圾分類制度。

中國可回收利用資源價值高
2012年起中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逐年增長。預計2020年,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將達到2.65億噸,較上年增加7.5%。

中國可回收利用資源價值高,且不斷增長。2017年,中國廢鋼鐵及廢有色金屬回收價值達到3043.4億及2079億元。

但是,中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普遍規模仍較小。以廣州市為例,再生資源回收總量(不包括進口)達1100萬噸,經濟總值超過200億,相關從業人員4萬多人。而在工商局登記相關企業3464家,規模在1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大多數。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,再生資源企業存在相當比例的個體戶,說明行業仍未成熟,在垃圾分類行動全面鋪展后將有巨大成長空間。

|